每个星期二,都是长春净月高新区中信社区居民孙周的“忙碌日”。
(相关资料图)
这天,他要带着社区的合唱团成员一起上声乐课,识谱唱歌,排练节目,从退休开始,他就义务担任起合唱团的艺术老师,数下来,今年是第九个年头。
早上8点钟,合唱团成员陆续走进社区活动室,哼唱着刚学会的歌曲,不多时,教室内就响起了阵阵悦耳的合唱和乐器声,不时传来欢声笑语。
“这辈子就这点爱好,要是退休了一直在家无所事事待着,估计这点东西早就忘得差不多了。现在不一样了,每周能和大家一起练练声乐,学学歌曲,讨论讨论身边的大事小情,也算是老有所乐。”孙周老师对中国吉林网记者说,随着社区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合唱团越来越走上正轨,最多的时候达到80多人,每逢重大节日还要排练节目演出、比赛,曾经还拿到过市里的第一名。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像孙周老师一样,在中信社区治理中继续投身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的“新老人”还有很多。
“我们社区充分集聚‘高层次退休职工多’‘各类文化人才多’‘群众文化需求多’的资源优势,以传播新文化、新思想、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党员、志愿者为团队带头人,构建‘三团两会’为载体的‘社区365文化阵地’。”中信社区党委书记聂黎黎说。
天天有活动,周周有创新,月月有主题。
在社区二楼,种类齐全的特殊活动室也吸引着不同兴趣的社区居民。
乒乓球、台球、家庭厨房......在中信社区,有一个“三团两会”的叫法,也成为该社区特色服务和治理的闪光点。
现在,中信社区合唱团、中信社区舞蹈团、中信社区器乐团、中信社区太极拳协会、中信社区乒乓球协会等专业团队也为辖区居民带来了更为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近几年,中信社区挖掘各类资源服务于辖区居民,与长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中心共同打造的非遗传承分站,邀请各位名家大师,定期走进社区,为居民开展满族刺绣、蓝染工艺、陶艺制作、草编技巧的培训和实操课程。
满族刺绣传承人在社区开设刺绣培训两期;军旅书画家涂刚成为社区书画班荣誉教师,为社区捐赠书画,并来到社区开展为退役军人赠送书画活动,为居民书写春联福字......
“文化进小区、文化进企业、文化进校园”等文化活动形式多样、精彩纷呈,凝聚为社区团结进取、奋发图强的强大精神力量,成为促进邻里和谐、志愿奉献的有效载体,实现了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促党建、文化润民心的服务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信社区以扎实举措推动辖区居民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构筑精神家园。
眼下,社区从最初的80平方米小办公室,只能办理居民一般事务,成长到现在的1400平方米多功能的社区。更加多姿多彩的特色活动满足居民各类需求,打造成为服务于全年龄段居民的社区氛围。
此刻,大家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硬件设施的改造、变化,还有社区居民在创造美好生活道路上解锁的一组组“幸福密码”。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李志明 曹逸群 文/图 摄像 赵叶洋